立即注册找回密码
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
涞水门户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文化 查看内容

24节气的由来

2016-3-30 08:18| 发布者: 涞水门户| 查看: 1506| 评论: 0

摘要: 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,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、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(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)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,以确定冬至、夏至 ...

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,

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

     立春:立是开始的意思,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。

     雨水:降雨开始,雨量渐增。 

     惊蛰:蛰是藏的意思。惊蛰是指春雷乍动,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。 

     春分:分是平分的意思。春分表示昼夜平分。 

     清明:天气晴朗,草木繁茂。 

     谷雨:雨生百谷。雨量充足而及时,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。 

     立夏:夏季的开始。

     小满: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。

     芒种: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。

     夏至:炎热的夏天来临。

     小暑:暑是炎热的意思。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。

     大署:一年中最热的时候。

     立秋:秋季的开始。

     处暑:处是终止、躲藏的意思。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。

     白露:天气转凉,露凝而白。

     秋分:昼夜平分。

     寒露:露水以寒,将要结冰。

     霜降:天气渐冷,开始有霜。

     立冬:冬季的开始。

     小雪:开始下雪。

     大雪:降雪量增多,地面可能积雪。

     冬至:寒冷的冬天来临。

     小寒:气候开始寒冷。

     大寒:一年中最冷的时候。

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,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、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。 
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(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)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,以确定冬至、夏至、春分、秋分四个节气。一年中,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,最长的一天为冬至,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。春秋时期的著作《尚书》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。西汉刘安著的《淮南子》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。我国古代用农历(月亮历)记时,用阳历(太阳历)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。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,3候为一气,称节气,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。 

随着不断地观察、分析和总结,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,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,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。 

在古代,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,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。在前的为节气,在后的为中气,如立春为正月节,雨水为正月中,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。 

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: 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 。 

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(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)上的位置来划分的。视太阳从春分点(黄经零度,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)出发,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;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,为一回归年,合360度,因此分为24个节气。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,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。但在农历中,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,再以立春为例,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,最晚可在正月15日。

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,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、气候、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。其中,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、春分、秋分、夏至、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,将一年划分为春、夏、秋、冬四个季节。春分、秋分、夏至、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,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。而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。由于中国地域辽阔,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,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,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。

小暑、大暑、处暑、小寒、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,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;雨水、谷雨、小雪、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,表明降雨、降雪的时间和强度;白露、寒露、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、凝华现象,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: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,水汽出现凝露现象;气温继续下降,不仅凝露增多,而且越来越凉;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,水汽凝华为霜。

小满、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;惊蛰、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,尤其是惊蛰,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,来预示春天的回归。

二十四番花信风 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从霜降说起 “小寒”要比“大寒”寒 

夏至漫话 夏至习俗与气候 冬至气候及习俗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关闭
关闭
设为首页
加入收藏
关于我们
服务条款
负责声明
招聘信息
网站介绍
联系我们
联系人:王先生
电话:15932283787
Q Q:603065943
邮箱:603065943@qq.com
1111版权所有Copyright:2009-2025Comsenz Inc.
技术支持:铬元素工作室
网站备案:京ICP备10219165号
返回顶部